
影响双氧水漂白的因素
2021-09-27
浓度、温度、时间和pH值等因素是化学反应的主要条件。在双氧水漂白过程中,要弄清楚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,才能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。
1.浓度
双氧水漂白所需的合理浓度,应以能达到一定的白度,去除棉籽皮,同时尽量减少纤维损伤为原则。实践证明,织物白度与双氧水浓度的关系不是成正比的。采用汽蒸工艺时,浓度控制在3-5g/L,才能达到一定的白度,浓度越高,白度不会增加太多,反而容易损伤纤维。因此,蒸制工序的浓度一般为3-5g/L,薄织物宜适当低一些。具体应根据所使用的设备、漂白方法、织物的厚度、退浆和煮练条件、浴比来确定。为了尽可能减少对纤维的损伤,浓度要低。为获得较高的白度,应在精练中采取措施。
2.温度
温度与双氧水的分解速度有直接关系。在一定浓度和时间条件下,双氧水在织物上的分解消耗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。因此,织物的漂白效果随着双氧水在织物上分解速度的增加而增加。当温度达到90-100℃时,双氧水可分解90%,白度较好;但当温度为60%时,分解率只有50%左右。
3.时间
双氧水漂白时间的确定与温度有关。如果采用冷漂法,需要在常温下堆放10小时左右,但高温蒸漂时间可以大大缩短。从双氧水消耗率的测量来看,蒸15分钟达到70%,蒸45-60分钟,消耗率达到90%,趋于平衡,可见45-60分钟的蒸制时间就足够了。
4.碱剂
在常规漂白中,漂白液的pH值为10.5~11.添加水玻璃不能满足要求。因此,必须加入碱剂来调节pH值。常用的碱剂为烧碱,用量为1-2g/L。它是一种活化剂,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,使过氧化氢产生漂白的过氧化氢离子。当pH值为10.5~11时,双氧水以适中的速度分解,达到漂白的目的。但在退浆、煮练漂白和煮练漂白的短流程中,烧碱用量相对较高。烧碱不仅可以调节pH值,还具有退浆、煮练的作用。这使得漂白浴非常不稳定,加速了过氧化氢的分解,不仅浪费了过氧化氢,还可能造成纤维降解,使织物变脆。为了控制双氧水的分解速度,曾提到应加入合适的稳定剂,使双氧水按工艺要求分解,达到分解与稳定性的平衡。这就是“在稳定剂的帮助下受控的过氧化氢漂白过程”。“采用这种工艺不仅可以达到更好的织物白度和除杂效果,而且不会对纤维造成更大的损伤。
下一条 —
最新新闻